"停火纸片"刚签就撕:信任比炸弹更稀缺
根据协议,印巴本应于17时全面停止军事行动,但边境线上却传来爆炸声。印度国防部声称发现巴方无人机入侵,防空部队紧急拦截;巴基斯坦军方则宣布击落一架印度无人机,但未回应印方指控。这种"话音未落就开打"的荒诞场景,暴露了两国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。
"他们就像两个互不相让的邻居,明明说好停战,转身就在后院扔石头。"新德里智库分析师阿肖克比喻道。这种"各说各话"的常态,让和平协议沦为应付国际舆论的"政治道具"。
克什米尔的"定时炸弹":和平为何总在最后一刻失效?
克什米尔地区近70年的冲突史,写满了类似的"协议-破裂"循环。2019年双方曾短暂停火,但两个月后就爆发空战,战斗机在边境上空追逐的轰鸣至今让居民心有余悸。此次冲突更创下"史上最短停火"纪录——从签字到交火仅隔6小时。
"这说明两国根本没诚意解决问题,只是在军事游戏里玩极限试探。"伊斯兰堡大学政治学者法尔哈特指出,强硬派势力的博弈让谈判桌成了"形式主义"。
战火下的无声呐喊:老百姓夹在中间遭殃
在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,居民阿伊莎抱着哭闹的孩子躲进防空洞:"每次冲突升级,最先断电的就是我们。"印度政府为防范"恐怖袭击"切断边境地区供电,巴基斯坦则宣布进入紧急状态。
当地医院报告显示,近三周已有23名平民在冲突中伤亡。一位不愿具名的教师哽咽:"孩子们的课本里全是战争史,我们还能教他们什么?"
国际社会的焦虑:和平需要"真对话"而非"假协议"
中国、美国等多国紧急呼吁双方克制,但分析人士指出,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重启停滞三年的实质性谈判。
"光靠军事威慑和舆论攻讦,只能让克什米尔成为永远的伤口。"联合国南亚事务特使卡玛尔警告,"只有把领土争议摆上桌面,让克什米尔人民自己决定未来,和平才可能扎根。"
夜幕下的克什米尔山谷,防空警报与爆炸声仍在回荡。这场"协议生效即失效"的闹剧提醒世界:当政治诚意被军备竞赛取代,再多的和平纸片也会在硝烟中化为灰烬。